曼联4-2布莱顿:“我们更像一个整体了”

作者:雨燕360体育 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29日 00:01 分享

本期内容,我们来关注一下曼联在对阵布莱顿的这场比赛的细节内容。

曼联上一次取得三连胜是什么时候的事情?

是在今年1月末,凭借两场欧联杯和夹杂在其中的一场英超,曼联取得了各项赛事三连胜,而在这个1月,曼联在7场比赛取得了5胜1平1负的战绩。

随后,利桑德罗-马丁内斯受伤,阿莫林刚刚上手的体系分崩离析,就此迎来了表现和战绩反复无常的9个月。

时隔9个月,曼联终于重新品尝到了三连胜的味道,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,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就像阿莫林在赛后所说的,“无论在有球还是无球的时候,我们更像一个整体了。”

这是战绩进步的源头。



我们在上一场对阵利物浦的赛后提到了一点,对阵布莱顿的这个周末,比战胜利物浦的那个周末更加重要。

赛后的阿莫林也提到了这一点,其中的关键区别就是,球员会因为特殊的比赛气氛而迸发出特殊的战斗力,这一点会帮助到球队,但也会掩盖掉很多的问题,所以到了对阵布莱顿的时候,心气和情绪回落,可能被特殊战力掩盖掉的问题就会重新浮现。

这是曼联在此前几个赛季,表现无法保持稳定的一个原因,虽然从长期视角来说,我们认为这本质上就是能力问题,但在短期视角当中,如果能改善一点,教练和球队的压力都会小一点,自然也会在转会窗口当中搏取出更多的腾挪空间。

这依然是有价值的努力。

所以在对阵布莱顿的这场比赛,曼联的自身表现很关键,而布莱顿的开场状态,确实有一些问题。

因为在比赛开始的第一次防守当中,布莱顿整体就显得有些迟钝:



随后就是在这个半扇当中,布莱顿连续出现了传接上的运转问题,这自然会让主场作战的曼联看到进一步压上的机会:





不过在这场比赛,除了压迫上的成效之外,曼联的另一大进步,就是防守端上的整体性增加:



比如这次布莱顿持球过程中,卢克-肖和德里赫特同时跟着自己的盯防对象进行移动:



远端的库尼亚和达洛特,在职责交接的过程中也有彼此之间的指挥和呼应,库尼亚用手指示对手的移动,达洛特内收,库尼亚便开始向边路移动:



尤其是之后的高位压迫环节,德里赫特更是一路跟着维尔贝克,来到了对手的四十米区域内:



然后卢克-肖继续压迫身前的吕特,从而完成了断球:



实际上,这就是阿莫林所说的“我们更像一个整体了”的具体含义。

借助一周一赛的好处,周中有至少三、四堂课可以进行专项的战术训练,整体性方面的进步确实是可以期盼更加清晰的,而在这场比赛,曼联确实做到了这一点。

所以在进球环节,四个进球都可以被归类为来自压迫之后的就地进攻,尤其是关键的第二、第三和第四球,套路和线路都是非常类似的:







都是从关键的一对一的压迫下夺回球权,而且都是发迹自左中卫的这一点,哪怕这一点在比赛中有过更换,从卢克-肖变为海文,但后者登场也没有让具体的压迫环节出现明显的质量下降,从而在比分有可能变为3-3的时候,让4-2率先出现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球队的整体性确实有着清晰的进步,哪怕具体的位置上由现阶段的主力变为替补,在为数不多的时间和不同的比分压力下,曼联的一对一压迫还能保持住一定的水准。

所以,这确实是一个清晰的进步,不过,这一期的但是会来得稍早一些,这本质上依然是依托在人盯人的思路上的进步。

在并不遥远的滕哈赫时期,曼联也曾进行过类似的清晰的人盯人防守和压迫布置,和现在的唯一区别,就是当时的人盯人思路建立在四后卫体系上,现在建立在五后卫体系上。

如果你将卢克-肖和德里赫特在压迫中的移动,直接将其视为从后卫到后腰,甚至中场的身份变动,那么现在的人盯人和滕哈赫时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:





哪怕在阿莫林执教初期对阵布莱顿,曼联也不是没有类似的尝试:



你可以认为,曼联是从滕哈赫时期的人盯人思路崩坏之后,重新整合起来,再次回到了人盯人的这个起点。

所以在开局阶段,在曼联还没有进球之前,布莱顿就已经可以通过曼联在某个局部的人盯人失败,从而获得非常好的机会:



而在门前进行最后一防的球员,是作为边锋的姆贝乌莫,他之所以需要防守到这里,是因为这次防守的早期阶段,阿玛德-迪亚洛在他身前参与压迫:



除此之外,因此导致的防守危险并不鲜见:



除了在人盯人失败所导致的防守问题,曼联出现的另一问题就是约罗,和其他点位可以相对自如,或者说相对坚决地执行职责相比,约罗的防守风格偏缩的问题在映衬中变得相当清晰。

当布莱顿横移到这一侧的时候,约罗偏缩,导致阿玛德-迪亚洛面对一防二的难题:



当吕特直接将卡塞米罗压制到身后,约罗也始终没有将脚步探出去:



尤其是明特攻击他的这次防守,明特的爆发力、速度和变向确实都显得非常出色,尤其是约罗在已经为自己留出了大片空间用来稳妥行事的情况下,还是被明特压制到了身后,这就相当难看了:



万幸在于,卢克-肖和此前球权转换时来到中场区域的库尼亚补防及时,才让这次危险没有波及到门将的身上:



所以,这就是人盯人思路下的一个隐患,你无法保证你的每一个点位在防守时都是完全一样的表现,哪怕是后卫,球员在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可能都会大相径庭,甚至出乎你的预料。

就像我们在约罗加盟的时候就提到的,按理来说,约罗这种身体特点,本该是运动能力极强的类型,但他恰恰不是侵略性较强的防守风格。

或者说,他的运动能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跑动环节,而在后卫关键的专职防守环节,就只能呈现当下的模样了。

这一点现在是很难处理的,因为你不用约罗,就得用马奎尔。当马奎尔涉及到盯人的时候,尤其是需要大幅移动来盯人的时候,就会出现其他的问题,要么自身移动不力,要么需要和更多的队友进行更复杂的职责交接。

另外,人盯人思路下的另一个隐患,就是阵线会被对手大幅牵制。

比赛的第28分钟,曼联在场上呈现了长时间的六后卫站位,布鲁诺来到了卢克-肖的身侧,这导致最后一线的六人身前,只剩下了卡塞米罗和三前锋:



在这种站位下,你没有可能在第一线完成高质量的压迫,也没有可能在中场中路形成防守层次,所以你要庆幸于布莱顿的这次中路向前的尝试出现了一点失误,否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:



包括库尼亚这次需要大幅回防到底线的这次防守情况,原因便叠加到了一起:



这一球的防守前期,卢克-肖一路跟着吕特来到了弱侧:



这样的防守思路,其实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三后卫体系下,边中卫需要前顶的要求,因为如果是传统的三后卫体系,当吕特已经开始弱侧移动,卢克-肖就需要向弱侧队友转交防守职责了,自己逐渐退回后卫线,和队友们重新分配职责。

然而在人盯人思路下,卢克-肖一路跟防,直至布莱顿开始向前推进,卢克-肖才扔下吕特,自己再回到后卫线上,而且还要舍近求远,不是指挥德里赫特随之移动,而是自己回到左中卫的位置上:



所以,曼联的防守轮转,或者说某种意义上的三、四后卫切换,问题还是相当清晰的,这和要求过高的盯人职责有关,也和球员自身的防守意识不足有关,这方面的进步空间还是很大。

毕竟在这次防守当中,在后卫线这里再次出现了对阵伯恩利时的慌乱之余,更大的乱子是卡塞米罗和达洛特在二防二的时候没有默契,两人同时扑向持球对手,才导致库尼亚需要跟着无球穿插的布莱顿球员防守到底线:



从这个角度来说,这场比赛的曼联在防守体系的扎实程度,反而还不及上一场对阵利物浦时,当时的曼联没有多少高位和盯人的时段,大部分时间都要扎紧自己的篱笆,这一场打得更为主动,由此收获了四个进球,但也因此出现了新的问题。

所以,曼联要尤其庆幸于本赛季的球队只是在单线作战,甚至要庆幸于布莱顿的三苫熏缺席,由此导致明特的另一侧无法形成更具威胁的进攻,甚至包括布莱顿出现了很多的失误:









就是因为这种情况,曼联打出2-0,甚至3-0的比分都不能轻易松懈,下半场的曼联恰恰出现了这方面的毛病。

防守方面的种种问题,本质上是解决不了的,这是我们如复一日在重复的观点,哪怕这一场通过高强度的盯人,提升了无球环节的整体性,但随着阿莫林用梅努换下卡塞米罗,形成他和布鲁诺的中场组合,而布莱顿投入更多力量压制住中卫线,防守端就立刻就有了连锁反应:







这实际上就是布莱顿在维尔贝克用任意球惩罚曼联之后,打进第二球的原因。

制造定位球的过程中,理论上,姆贝乌莫确实需要更坚决地防守持球的布莱顿左后卫,也就是代打到这个位置的卡迪奥鲁,因为这就是属于他的盯人目标:



但就像滕哈赫时期的拉什福德,当边锋已经有了进球,比赛也到了伤停补时阶段,你还能指望边锋的盯人和防守质量吗?

实际上是不能苛责的,更何况在几分钟之后,姆贝乌莫就要为曼联打进第四球了,所以在这次防守当中,姆贝乌莫身后的梅努和约罗,应该主动地承担更多的防守职责,一个替补上来的中场,一个专职防守的中卫,在前锋们已经打出三个进球的时候,这本身就是防守端球员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时候。

而且在这个半扇,卡迪奥鲁的左侧队友有达洛特看防,右侧队友有德里赫特看防,局部区域其实是整整的六防三:



但还是能让布莱顿打进禁区,分到中路起脚:



然后在这次定位球防守里,曼联丢掉了第二球:



所以在这个丢球里,齐尔克泽当然有他的问题,但根源并不在他,在防守端的质量就是如此的情况下,前锋线必须要保持住活力,所以在下半场,齐尔克泽必须上场。

通过最近的这几场比赛,阿莫林对中锋位置的要求,或者说对谢什科的要求也变得很清晰了,说白一点的话,他还是在寻找一个类哲凯赖什的球员。

而在这一点上,谢什科确实能够展现他的突出的身体素质,凭借身高、弹跳和跑动量,谢什科也确实在展现这方面的作用:







但是,你或许可以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谢什科的第一个赛季,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说,谢什科并不是一个类哲凯赖什的风格的球员。

以这样的身高和弹跳的能力基础,却在捕捉落点时经常判断失误,这就说明谢什科在青训时期就没有在这一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,当时的他在斯洛文尼亚必定是以脚下能力为优势的。

于是,就像拉什福德如今在巴萨也必须为了能够真正地留队,做很多自己在曼联不愿意做的事情,进行更勤奋地无球跑动等等等等,谢什科也是一样的道理,你可以让他这样踢一年,但他不会希望一直这样踢下去。

所以在比赛当中,当谢什科处理球干脆一点,就会表现稍好一点,一旦拿球过多,问题就会暴露:





另外,这样输出身体的踢法也会快速消耗他的体能,而他本身就不是一名体能出色的球员,恰恰和现在两线作战,天天干活的哲凯赖什不同。

所以到了60分钟之后,谢什科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:









这个时候的曼联就尤其需要替补球员来恢复前场的活力,而对位的替补球员只有齐尔克泽,在阿莫林的思路里则没有芒特可用,所以不换,或者不想这样换,都是做不到的。

必须要换,只不过换了也不见得会有多么明显的提振和反制效果,你还是需要布鲁诺来人球分过,打出纵深:



所以从结果上来说,这场比赛的获胜,意义是很大的。

三连胜,当然会带来极强的士气振奋的效果,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,而且积分、排名的增加和上升,也会让俱乐部上下卸除掉诸多的压力。

前不久,克洛普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曼联,他提到了一点,那就是曼联需要重新学会享受一些看起来没那么好的胜利,这场对阵布莱顿,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,考虑到布莱顿是过去几个赛季稳定的中游球队,就更值得高兴了。

不过,他所说的这句话的深意,是曼联需要接受自己目前的平庸,也就是我们在过去一年也在重复提到的,你需要承认曼联目前的实力只是一支中游球队,不仅和阿森纳等对手有着清晰的差距,而且和一些势头很好的中游球队相比,也难言具有多少优势。

接受了这一点,你才能对这场不管如何,反正是4-2赢了的比赛感到真正地开心。



而对于我们来说,尤其是在这个专栏下,我们依然有必要看到其中的不足,才能在未来仍有可能的三连败过后,不至于感受到真正的绝望。

阿莫林所说的,无论有球还是无球环节的整体性都有提升,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,但由人盯人所带来的整体性提升,还是一样,以曼联现有的资源,这是一把双刃剑,今天可以砍对手,明天仍可能砍到自己。

因为,滕哈赫时期的我们早已见识过这一点所带来的反噬了。

或许在这段时间,曼联会在一周一赛的节奏当中表现不错,但球员和球队仍在出现清晰的问题,由此也在产生对攻守平衡的影响,库尼亚和姆贝乌莫在进球,但还得一路防守到底线,这样的表现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。

而在这个冬天,曼联还要受到非洲杯的影响,明年1月,足总杯就要开始了,到了那个时候,要么迎接几周的一周双赛,要么彻底迎来一周一赛。

如果曼联本赛季的场次只有40场,也就是足总杯也一上来就被淘汰,那对球队的本赛季战绩要求,是否也需要随之提高?

就像三冠王赛季的球队,不应该在什么都还没拿到的时候,去想夏天应该到哪里大嗨特嗨,应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下一场比赛。

现在的曼联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三连胜是很棒的结果,但其中并非都是很棒的表现,球队仍有输球的风险,所以集中精力到下一场比赛和下一个对手的身上,永远都是唯一正确的道理。

表现注定无法稳健,但结果总能向好,就是曼联在这个赛季可以奢望的状态了。




热门TAG